歡迎參與第七屆南中國海海嘯研討會

最新消息 | 緣起 | 目標

2004年蘇門答臘-安達曼地震及所引發之印度洋海嘯突顯出全球沿海地區在面臨海嘯事件時的脆弱。印度洋海嘯發生僅短短數小時,卻於印度洋周圍10個國家造成了將近30萬人死亡及百萬人無家可歸,財產損失估計超過十億美元。大部分的損失是由於缺乏海嘯預警系統,更甚者,連簡單的國與國之間的通報網都付之闕如。另外,該地區亦完全未對民眾教育海嘯災害的相關知識,同時也缺少沿海地區之海嘯防災規劃。

海嘯的破壞力強大,是少有的天然災害。可預期於不久未來,於地球上某個區域,類似2004 印度洋海嘯的災害將會再度發生。這類天災雖然無法避免,然而卻可以透過海嘯防災計劃及海嘯早期預警系統來加以防範。

在2004印度洋海嘯後,包括美國、日本、德國及其它歐洲等國在內的國家,皆努力為印度洋地區國家建構海嘯預警系統。為了確保美國人的生命及財產安全不受到海嘯的威脅,美國政府已計劃提高美國海嘯偵測及預警能力,並已投入超過五千萬美元,計畫在未來幾年內,於太平洋周圍及加勒比海部署29個新的深海感應系統。

在USGS近期所發佈的一份有關海嘯的報告中,詳細地評估太平洋隱沒帶具有引發海嘯的潛在危機(A preliminary report USGS1 Tsunami Subduction Source Working Group)。該報告確定馬尼拉(呂宋)海溝為高危險區域,在此區域,歐亞板塊活躍地向東隱沒到菲律賓海板塊之呂宋火山島弧之下。另外兩個鄰近的隱沒帶則被判定為中度危險區域,該區域為菲律賓海板塊順著琉球海溝向北隱沒到歐亞板塊之琉球島弧之下。而太平洋-菲律賓板塊、印澳板塊及巽他板塊沿著北蘇拉威西海溝彼此相交。這些隱沒帶未來可能產生破裂且引發強烈海嘯,並對南中國地區的國家帶來重大的衝擊。

南中國海地區意指整個南中國海(SCS)周圍國家,包括中國大陸、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以及台灣。這些國家不僅擁有富饒的天然及人力資源,本世紀內將預期將有顯著之經濟成長,海嘯災害將會對該地區造成嚴重生命與經濟上的損失。

顯然地,最近各國都將海嘯防災計畫以及海嘯預警系統聚焦於印度洋、太平洋及加勒比海等處,卻忽略具有潛在毀滅性大海嘯的南中國海地區。然而,在最近舉辦的 2007NUS-TMSI 研討會中,南中國海的海嘯威脅已被提討論並受重視,與會學者支持成立一個工作小組,來研究南中國海地區的海嘯防計畫及海嘯預警系統。

贊助單位


QR Code

聯絡我們

國立中央大學
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

地址:320 桃園縣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電話: 03-4227151 # 65685
傳真: 03-4222894
E-mail: scstw@n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