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UNAMI SCIENCE RESEARCH LABORATORY

關於海嘯科學研究室
20170202

 

國立中央大學的海嘯研究團隊,在吳祚任老師的帶領下,長期致力於海嘯科學研究,以結合理論與數值分析來探索未知的海嘯知識。

以 2011 年的日本大海嘯為例,國立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吳祚任所長發展的海嘯速算系統,僅僅花費一分鐘的時間,即完成海嘯模擬,除準確預測日本沿海的海嘯波高,也精準預測海嘯抵達台灣東海岸成功浮標站時,波高僅約12公分,適時解除民眾對於日本海嘯攻擊台灣的疑慮。

由於精準且快速的預測日本大海嘯,吳祚任老師的團隊進一步探討可能的侵台海嘯。結合中大地科系馬國鳳老師的地震模式,以及中研院網格中心林誠謙主任的速算系統,發現威脅台灣的海嘯來源,不是來自日本,而是來自花蓮外海、馬尼拉海溝、以及位於帛琉東側的亞普海溝。這些位置若發生規模8以上的海底地震,所生成的海嘯很可能對台灣造成重大衝擊。為此,行政院以及所屬相關單位,已展開相關的海嘯逃生與避難演習。

另一方面,由2011年日本大海嘯所得到的核災教訓,吳祚任老師團隊亦對核電廠的海嘯情境進行三維動態分析。所得到的結果亦提供原能會與台電作為核電廠防海嘯知因應參考。

台灣短短的400年歷史中,也曾經發生過數次海嘯危害的紀錄,甚至史前海嘯也透過海嘯石與海嘯沉積物留下蛛絲馬跡,而這些都是海嘯科學研究室研究的重點。其中1867年基隆大海嘯與1771高屏海嘯分別代表海嘯曾經侵襲過台灣北部與高雄屏東一帶。基隆周遭現今設有核電廠,而高屏一帶目前人口稠密,都是要特別對海嘯提高警覺的地方。

由於海嘯災害屬於跨國的天然災害,因此吳祚任老師團隊除了協助中央氣象局建立屬於台灣的海嘯預警系統外,並且在劉立方院士的主導下,協調南中國海周邊國家,進行海嘯跨國預警。近期更發展電離層海嘯觀測技術,與太空所劉正彥老師合作,希望透過地面GPS接收站,跨國掌握海嘯的動態。


Institute of Hydrological and Oceanic Science,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Copyright © 2007 Tsunami Science Research Laboratory All Rights Reserved.

Contact: Chuang, Mei-Hui